发布日期:2025-07-05 23:21 点击次数:153
作为党中央领导财经工作的决策议事协调机构,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的规格和重要性很高。相比部署全面工作的政治局会议,财经委会议的召开频率更低、议题更聚焦。政治局会议部署经济工作一般是每年的4、7、12月+不定期,年均3-4次;相比之下,十九届财经委5年间共召开11次会议,二十届财经委至今召开过6次会议,年均2次。
更聚焦的议题有助于我们了解决策层的当下关切,对下一阶段的政策方向有重要指引。例如,2022年4月的十九届财经委第十一次会议,研究“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”问题,随后基建投资一改2018-2021年年均增长2%的低迷状态,2022年以来年均增速接近10%,中央财政通过“两重”(重大工程、重点项目)投入了大量资金。再比如,2024年2月的二十届财经委第四次会议,研究“两新”(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)问题,可以说是“两新”政策在中央层面部署的起点。
7月1日的二十届财经委第六次会议,研究的问题之一是“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”,标志着改革再提速。“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”堪称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首要任务,从时间上看,三中全会至今刚好近一年时间,各项重点改革工作到了出成绩、校方向、攻坚克难的阶段。从时机上看,上半年国内经济增长已经超出全年目标水平(预计增速5.3%),外部关税和地缘冲突风险阶段性缓和,给加速推动深化改革提供了契机。
此次会议的核心议题是综合整治“内卷”。会议通稿第一个强调的就是“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,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,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”。
5月中旬以来,《人民日报》、《求是》等核心官媒密集刊发“反内卷”相关文章,十分少见,足见高层的关注度。从这些文章中,我们可以梳理几个维度的信息,进而看到本轮“反内卷”的主要关注点和政策着力点:
1)点名哪些行业?新能源汽车、光伏、储能、互联网平台、电商;
2)批评哪些现象?无序价格战、产品/服务质量下降、研发投入下降、挤压上下游利润;
3)指出哪些问题?不正当竞争、地方保护主义、地方政绩观错位、经营主体退出机制不健全、供需错配。
因此,此次中央部署综合整治内卷,是聚焦于部分下游新兴行业,由于陷入无序价格战,导致行业利润下降、上下游利润下降、研发投入下降、产品和服务质量下降。三中全会强调的是统一大市场下的公平竞争,而近来愈演愈烈的是“低价无序竞争”,背后问题是不正当竞争、地方保护主义、政绩观错位、供需错配和退出机制不健全。
这与2016年前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几处重要不同。
一是行业位置不同。2016年供改聚焦于上游原材料行业,去产能涨价后,上游利润改善,抑制中下游利润。此次综合整治内卷聚焦于下游新兴行业,如果能稳定价格、推动部分产能退出,将有利于下游利润改善,但同时减少产业链上游需求。
二是产品性质不同。2016年供改聚焦的原材料行业产品同质化较高,短时间内快速去产能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影响不大。此次整治内卷聚焦的新能车等新兴行业,产品和服务都存在一定异质性,快速去产能将对产业链以及消费者都带来更大影响,因此重点是提升产品品质,加快优胜劣汰。
三是主要矛盾不同。2016年供改的主要矛盾是供大于求,供给过高源于金融危机后的几轮大规模刺激,需求不足是长期刘易斯拐点叠加短期刺激透支,有一定周期性。此次综合整治内卷的主要矛盾是不正当竞争和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,供求关系是次要矛盾。据乘联会初步统计,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同比增长38%,汽车行业利润率却不足4%,这显然不是需求不足的问题。
这些差异也决定了此次综合整治内卷的政策着力点大概率与2016年不同。
一是不太可能配合需求侧的大规模扩张性政策。2016年的供改效果之所以显著,不仅是去产能的力度大、速度快,也与多项大规模扩张性政策的推出有关,供给收缩叠加需求扩张带动价格上涨。当前国内宏观治理思路更成熟,政策空间更有限,更重要的是主要矛盾和症结不在于供求关系,正如消费换新政策带动汽车销量高增并没有解决内卷问题。
二是以行政手段推动去产能的力度可能明显低于2016年。官方表述强调“依法依规”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、推动落后产能“有序退出”,目的是防止“一刀切”的运动式去产能。背后的考量,除了刚才提到的产品性质和主要矛盾的差异之外,还要兼顾地方的税收、就业、GDP、社会稳定等复杂问题,因此不能操之过急。
三是聚焦主要矛盾,标本兼治解决问题。“标”是无序价格战,“本”是不正当竞争和地方保护主义。前者或着力于加强产品质量检测、提高产品质量标准,防止企业用不合格的质量换低价格;后者或着力于约束地方政府补贴行为,防止地方财税和金融资源被空耗于低质量内卷,完善经营主体退出机制,降低产能退出对地方、产业链和消费者的影响。
会议提出的“五统一、一开放”是对“反内卷”的高度凝练:“五统一”即统一市场基础制度、市场基础设施、政府行为尺度、市场监管执法、要素资源市场,“一开放”即扩大对外开放,畅通出口循环。
最终标本兼治,倒逼那些不打价格战、不降低产品质量、不靠地方保护就无法生存的落后产能退出,实现优胜劣汰和行业可持续发展,这是高质量发展思路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。
对于市场来说,经常容易高估或过于重视政策的短期影响、低估和忽视政策的长期影响。此次在财经委会议部署综合整治内卷,政策高度和重视度毋庸置疑,而综合整治、标本兼治又意味着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恰恰是不宜高估短期影响、不能低估长期影响。长期来看,能有效提升产品创新能力、降低地方补助依赖度、调节上下游关系的企业,有望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。
本文作者:宋雪涛、赵宏鹤,来源:雪涛宏观笔记,原文标题:《综合整治内卷与16年供改有何不同?(国金宏观赵宏鹤)》
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,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、财务状况或需要。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。据此投资,责任自负。